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运动装备。在如今的体育圈中,这一词不仅限于传统的运动器材,也延伸到年轻人们追逐的各种户外活动装备,比如滑雪、骑行和露营等。「我的钱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地方留在我身边。」这些用真金白银购置的运动装备,或许是他们追求成就感的最佳体现。

年轻滑雪者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不动产闲置交易

随着装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仍然崭新的物品被长期放置在角落,他们开始有了新的思路——与其闲置,不如把它们出租或转售,回一些经济效益。因此,当冬季来临,二手滑雪装备的市场便应运而生。于是,问题来了:这些装备真的有人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朋友圈里的人们都在滑雪」已经成为了现实。

无论是滑雪新手还是老手,都需要购买一整套的装备。然而,打开几个滑雪品牌的网址时,价格动辄上万,所以不少消费者会觉得「贵」字成了最大的障碍。在如今逆消费主义的趋势下,人们寻找「平替」「低配」的方式虽然普遍适用,却不完全适合滑雪装备。由于滑雪运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装备的功能性和专业性几乎不可能妥协。短期内降低价格显得不切实际,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没有选择,滑雪场内的租赁业务正在成为一门庞大的生意,从雪服到雪板等各种配件应有尽有,满足「一站式」需求,单次费用从几十到一百不等。这样的服务对于不常滑雪的参与者而言是既方便又省钱的策略。

不过,租赁滑雪装备也面临一大挑战,即款式单一且设计陈旧。对于大学生小孟来说,看到社交平台上朋友们的滑雪大片后,想要前往雪场,但她在租赁雪服时发现,根本没有款式可选,甚至周边店铺的产品几乎雷同,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成为了难题。同时,对于滑雪频率较高的人而言,频繁的租赁费用同样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得知儿子喜爱滑雪的陈女士也在烦恼,随着孩子的成长,每年更换装备并不实际,但几次租用的费用也早已超过千元。

在庞大的滑雪人群中,这种需求绝非个案。《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全国滑雪人次达2308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滑雪市场中,难道这些需求就只能无处可去?其实,购买二手滑雪装备——那些尽管被别人使用过但仍然保养良好的装备,成为了他们的新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讨论二手雪具和回收雪具的相关话题,搜索这些内容的笔记已超过18万篇,「滑雪装备」的讨论累计也超过66万次,其中二手装备的声量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供求的增多推动了二手滑雪装备生意的兴起,线上交易正变得愈加流行。在专业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用户不仅能找到众多二手滑雪装备,还能看到「接收退坑雪友滑雪装备」等信息。开设二手专区的滑雪网站,各类图文信息纷至沓来,拥有滑雪「不动产」的人们开始抛售旧装备,线上交易成为了重要场景。

尽管线上交易资源丰富,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用户无法亲自试穿装备,沟通成本升高,加之图片和视频难以完美呈现物品的真实状态,这不可避免地让部分消费者心存疑虑。因此,一些顾虑重重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实体门店。来自浙江的林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闲鱼的线下循环商店购入了滑雪装备,并对这种二手店的购物体验非常满意。

国内的二手雪具门店仍然较为稀少,而国外早已有不少专业的二手滑雪装备店铺。比如在日本北海道及多伦多等滑雪胜地,许多二手专卖店蓬勃发展,消费者甚至愿意为获取心仪的装备不惜搭乘两个小时的交通工具去店里「捡漏」,同时,这些店铺也设立了完善的产品鉴定和流通体系。

在中国,是否能复制这一成功的商业模式?尽管开店逻辑可以模仿,但国内市场的认知和需求环境却相去甚远。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形成定期滑雪的消费习惯,同时,文化背景也决定了人们对二手装备的态度。相较于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对于二手物品的宽容和接受,国内的消费者往往更忌讳「买卖旧物」。在这样的环境中,愿意为二手雪具买单的消费者究竟有多少,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的二手滑雪装备市场还有许多障碍,但它的潜力依旧不容小觑。近年来,闲鱼等平台正在少量开设线下门店,虽这些尝试大部分仍处于试点阶段,但随着滑雪热潮的升温,未来或许会对装备的流通产生积极影响。如此看来,关注平台发展动向,不失为关注二手滑雪装备市场的有效方式。当下,强大的品牌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的参与,便为这一市场增添了新的契机,未来或许会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让滑雪爱好者们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装备体验。